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霍州面塑

霍州面塑,當地人稱之為「羊羔兒饃」,古時的「羊」即是「祥」,有著「吉祥」的寓意。

  春節來臨前,農家婦女用家庭自磨的精粉按當地習俗捏制小貓、小狗、小虎、玉兔、雞、鴨、魚蛙、葡萄、石榴、茄子、「佛手」、「滿堂紅」、「巧公巧母」的面塑製品,以象徵萬事如意、多福多壽、發家致富、和睦友愛,祝願萬事如意。

  在「寒食」節時,霍縣人上墳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「蛇盤盤」。有的,還分單頭蛇、雙頭蛇。舊時民俗,祭祖時晚輩吃掉「蛇頭」,表示「滅毒頭、免災禍」。

  農曆七月十五日,霍縣境內面塑種類最多。有豬頭、羊頭、麥秸集、針線籮筐、頂針、剪子、針線、坐餑餑(是塑造女子坐於蓮台上的造型)、獅、虎、狐狸等等造型。

  農曆七月七日是「乞巧」節,傳說這一天婦女吃了「針線」、「頂針」之類的面塑就心靈手巧。

  嬰兒鬧滿月,一般由姥姥家制做直徑達尺餘的「囫圇」,即一個圓形面圈上再置放精細的十二屬相的面塑。有的在大「囫圇」裡還會有較小的「囫圇」,中間放龍鳳或虎頭造型的面塑,名曰「龍鳳呈祥」或「猛虎驅邪」。誰來看孩子,便把「囫圇」切一塊送給來人享用。

  新媳婦過門第一年,娘家要給女兒送「羊羔兒饅頭」。舊社會,由於窮困,給女兒送去幾個「羊羔兒」饅頭,就算盡心了。如今,生活富裕了,一次送給女兒的「羊羔兒饅頭」幾十個甚至幾百個。饅頭造型多樣,而且都有寓意。比如「牛羊」,象徵六畜興旺,「麥秸集」象徵五穀豐登,石榴比喻多子多福。

  霍州面塑造型樸實,不多修飾著色,往往僅用品紅點彩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