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虎頭鞋與虎頭鞋工藝

河南的民間工藝極其豐富,勤勞樸實的中原兒女在傳承和發揚民間文化的過程中,為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財富,也為我們研究河南民間藝術和民俗民風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和依據。
虎頭鞋在河南民間廣為流傳,除了它本身具備的實用價值外,虎頭鞋蘊含的美學價值和民俗學價值,更為它的傳承和發揚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
虎頭鞋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,寬敞的內部空間和寬闊的鞋底,既有利於幼兒腳丫的生長發育,又可以防寒保暖;即能滿足孩子腳丫的安全防護,又能使鞋子大面積的接觸地面,幫助孩子腳踏實地、穩步行走。
虎頭鞋艷麗的色彩搭配和栩栩如生的造型,既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情趣,又借虎的形象傳遞了愛意和祝福,美學價值更是一目瞭然。
虎頭鞋所包含的民俗學價值,是它在民間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。老虎的外貌
雄健,氣勢威猛,更以其額頭有像「王」字的花紋,自古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和崇拜,被尊為「聖獸」、「獸中之王」等等。早在東漢應劭所著《風俗通義·祀典》中就有了這樣的描寫:「虎者,陽物,百獸之長也。能執搏挫銳,噬食鬼魅。」虎不僅能吞食鬼魅、威懾敵害,還能庇佑人神、賜福示瑞。虎具備的這些特性,極大地迎合了人們借物祈福的美好願望,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崇尚的對象。民間給孩子戴虎頭帽,穿虎頭鞋,裹虎頭兜肚,用虎頭圍嘴,睡虎頭枕等等,甚至以「虎」字命名的風俗,都是對此有力佐證。
    虎頭鞋的歷史已無法準確考究。但縫製和穿著虎頭鞋的風俗在我國至今仍流傳甚廣,當然河南民間也不例外。「頭雙藍(取諧音攔,即攔住不大折),二雙紅(紅能辟邪,可以免災),三雙紫落成(意即孩子在自家長大成人)」的俗語,講的就是由姑姑做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送侄兒的風俗。
河南民間的虎頭鞋,式樣繁多、花色不一,地域特色比較顯著。但顏色上基本以鮮艷、靚麗為基調,造型上大多粗狂、誇張為風格。臉大、眼大、嘴巴大和飾物較多為最顯著的特點。
河南民間的虎頭鞋一般做工比較複雜,裝飾物較多,並且相對繁瑣。除了虎頭的基本特徵外,往往彩線、花邊、布料、毛線、皮毛、金屬片、珠子、扣子、綵帶等等材料繁複使用,加上粗大的針腳,粗狂厚重之氣更加強烈。充分蘊含著中原厚重的民俗民風和豪放粗狂的人文特色。
別小看一雙小小的虎頭鞋,它從打袼褙到納鞋底,從做鞋面到繡花,一針一線都凝聚著親人的智慧和汗水。縫製虎頭鞋一般先由剪紙樣開始,根據事先合計好的式樣,剪出「虎頭」、「虎身」、「虎腹」三部分紙樣,即鞋頭、鞋幫、鞋底三部分;然後把它們貼在袼褙上,依樣裁剪下來,再在裁剪好的袼褙上粘上面料。面料通常使用生活中常見的綢、緞或棉布,顏色的選擇一般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不同,有紅、黃和藍等等。面料粘到袼褙上晾乾後,就可以在上面作「文章」了。
縫製虎頭鞋除了掌握剪裁、縫製、繡花等多種技法外,還需要有一定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,這樣才能縫製出與眾不同的虎頭鞋。「高手」可以將司空見慣的色線,巧妙地加工成虎鬚、虎眉或皮毛,而那些花紅柳綠的布頭,經過她們拼湊、整合,轉眼變成了虎眼、虎嘴、虎耳、虎尾巴。有些「高手」還用珠子、扣子等物直接代替虎眼和虎鼻;有的用毛皮將虎耳、虎眼、鞋口等部位鑲邊等等,不僅增加了裝飾性,更加強調了質感。孩子在行走或玩耍時,閃閃發光的金屬片和毛茸茸的皮毛與虎頭上鮮艷奪目的"王"字交相輝映,常常引來街坊鄰居的津津樂道。當然,茶餘飯後的經驗交流,更使「高手」們樂此不疲。也正是這種看似平常的交流提高,為經過幾千年孕育、傳承的民間工藝這個龐大肌體,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養分和新鮮血液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