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上海自駕白水澗兩日遊記

4月的一個雨天,我們一行人前往浙西大峽谷遊玩。

車在滬杭高速公路上飛馳,春雨不知不覺就已經下得很大。大家有些失望,但誰又知道這正式老天的安排,讓我們看到了雨中的浙西非比尋常的美麗。>>>上海周邊游經典線路推薦

我們週五下午4:00從上海出發,晚上7:00就到達了臨安。住宿的天目大酒店條件還可以,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,我們安然入眠。

第二天一早,我們就前往柘林瀑和劍門關。我們的車到昌化就換了能進峽谷的中巴車,在狹窄的僅可兩車擦肩而過盤山公路上慢慢前往峽谷的深處。這一場中雨讓峽谷的一景一物蒙上了面紗,從車窗向外眺望,遠處是綿延的山,雲霧繚繞中,依稀是綠意濃濃的植被,蓋滿了整個山坡,山峰重重疊疊,躲在霧的海洋裡。打開窗,山裡的氣息夾雜著幾個濕潤的小雨點鋪面而來,令人心曠神怡,這裡有一種特殊的豐盛,讓我們在都市久已乾枯的心一下子浸潤了。峽谷裡的溪流漲了起來,在蜿蜒的山路旁暢快地流淌,時而鋪張,時而雀躍,時而奔流。一個又一個的瀑布讓我們的眼睛應接不暇,有長長的一條水平鋪開,有一層兩層三層的階梯,有被水中的巨石一扯為二,也有蜿蜒的從山坡的縫隙裡潺潺流下。水聲隆隆,卻蓋不住我們的驚歎,自然是如此的美麗。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,某人為了更好的欣賞一路的風景,在停車的間歇,用僅有的幾張面紙將他旁邊的車窗擦了個一乾二淨,對這美景竟這般癡迷!

柘林瀑由炎生瀑和龍門瀑組成,上下落差很大,水聲隆隆,像是到了水電站。相傳有一個叫炎生的老頭在這裡洗澡,一天他神秘失蹤,再無音信,人們猜測他隨這瀑布而去,因此取名叫炎生瀑。不管是傳說還是確有其事,如果是在夏天,我們肯定會倣傚炎生,在這清冽的瀑布中痛痛快快的洗澡。

劍門關因為有象寶劍的兩座山峰一左一右佇立在峽谷兩旁而得名。可我們就是沒看出來,只覺得這裡的峽谷很深,旁邊是懸崖峭壁,筆筆直的,有的還超過九十度,完全可以用來蹦極。走過兩山之間的鐵索橋,因為距離長,所以搖晃的很厲害,看看下面奔流的溪水,倒是還有點「飛奪盧定橋」的感覺。在下面的沙灘上堆著很多大石頭,順著一塊塊石頭往前走,可以到達溪水的中央,去感受「中流砥柱」的感覺。本來可以乘竹筏漂一下的,可是水流湍急,潭底深不可測,誰也沒敢。

沿著峽谷的南岸往前走,水聲很大,溪流湍急,路途曲曲折折,兩邊的山蜿蜒起伏,這就是所謂的小山峽吧。除了江面不夠寬,山峰不夠高之外,倒是真有點山峽的感覺。尤其是走在木頭搭的索道上,腳底下是滾滾的溪水,女孩子們的手就再也不會鬆開扶欄了。

可以停下來,找個竹筏,披件蓑衣,肩上扛兩個魚鷹,來一張漁家人的特寫,不過我懷疑這滔滔的溪水裡是否會有魚蝦的存在。

第二天我們計劃要到白水澗爬山,天公作美,就給了我們一個晴天。就見姑娘小伙們紛紛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裝備,太陽眼鏡、棒球帽、防曬油,全面武裝自己,心情也因為就要到來的挑戰而雀躍無比。早上8點從杭州出發,10點到達臨安橫阪鎮泉坑村。

這裡的住戶很少,而且全部姓奚。相傳以前有一個叫奚百一的人,嚮往陶淵明的「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」,故放棄官位,在民間游醫,尋找自己的世外桃源。當他到白水澗時,看到滿山的竹林,景色相當美,因此把全家都搬到了這裡。「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」,當地人說是奚公的名言,可我暗想奚公才高八斗,上面的句子肯定是後人的了。幾百年過去了,奚公的子孫繁衍生息,形成現在的泉坑村(泉坑這個名字蠻俗的,肯定是後人的傑作,還是白水澗這個名字好)。此地的村民民風淳樸,山上非常乾淨,以種田、采竹為生,不養家禽家畜。很多遊客以為這裡的土雞肯定很地道,紛紛解囊購買,其實這裡飯店裡所謂的土雞也是從其他地方的飼養場買來的,大家可別上當啊。

上山只有一條路,是延著白水澗自上而下的方向修的。澗中的泉水清澈見底,沒有一點污染。一路可見各種各樣的瀑布,甚為壯觀,十里竹海與瀑布、溪水相輝相映,景色誘人。
路途中間有一個分岔,大家可千萬別走錯了,一條路延溪水而上,一條路筆直上山,在山頂會匯合在一起。如果你想欣賞泉水叮咚,瀑布飛流,茫茫竹林,你就走有溪水的那一條;而如果你想鍛煉耐力和爆發力,一鼓作氣,直衝山頂,就走筆直上山的那一條。

山頂海拔1095米,已開發的景點是白水仙橋,是自然的一個奇跡,就是一塊巨大的石頭,方方正正地橫在峽谷中間,下面是潺潺的瀑布分好幾級,奔流而下。

其實這些景色稱不上什麼奇景,但是白水澗有一種特有的意味吸引著我們,那是他的回歸自然,淳樸近人。在這裡避暑消夏,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還有一件有趣的事。在山下,我們無意間造訪了一家民宅,有一位老伯在屋門口剝筍。他出呼我們意料的熱情招呼我們。他已經七十五歲,腿腳有風濕,不便行走,但卻依然拿出自家的新茶招待我們,還和我們熱情攀談,問這問那。我們對他家的老屋也充滿了興趣,客堂、木樑、土灶頭、火盆、竹籃,都充滿了鄉土氣息。前面講到的很多事情,比如土雞,百一公等,都是來自於這裡。我們和他合影留念,並討了地址,將照片寄去。此老人是奚百一的後人,叫做奚坤田,非常善良。房子在進山口的右側,出了山貨市場的門,右邊有一條上山的小路,往前走50米左右,就有一間兩層樓房,門前有一個很大的曬台,從這裡可以看到整個山貨市場。

在下午的陽光裡,我們離開了白水澗。四個小時後,我們已經帶著滿臉的風塵回到了上海。喧囂和寧靜,就在短短的時空裡這樣的變換。
返回列表